“新物种”易倍体育品鉴:一次性搞清火爆国内外的健身新模式

2025-02-01 15:59:2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emc易倍官网近两年国内外健身新模式层出不穷,引发国内行业热议,也令不少从业者趋之若鹜。其中有不少是从国外风靡的模式或者品牌引进而来,前有SoulCycle传奇故事引发的单车热,后有OTF、b-monster等酷炫特色品牌进驻,再到最近Peloton上市引发许多人对智能设备的展望,不过也伴随着Anytime、Curves等老牌连锁从中国撤出,我们不禁思考:

  国外风靡的品牌到中国到底“香不香”?欧美的成功经验在中国是否灵验?对于新物种们,我们应该跟随、模(shan)仿(zhai)、警觉还是淡定?

  本期文章就为大家带来世界级“新物种”品鉴,“一网打尽”所有值得你了解的、国外风靡的模式与品牌,一品国外健身新模式的内涵与逻辑。

  理论:研发了“五区心率监测间歇训练”方法,将训练分成了5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效果和对应的心率情况,每个阶段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声称能够实现运动1小时、燃脂36小时的效果。

  这家健身品牌根据英文直译应该叫“橙色理论健身”,该健身房是根据某项研究成果作为场馆主营项目,就是当人体达到60分钟高强度训练后,训练结束人的身体也将处于高强度燃脂状态这项理论。不过官方的中文翻译为“驱动程式健身”,比较拗口,不利于传播。

  OTF为小团体课模式,付费方式一种是按次付费100多元/次,还有就是购买3-5个月的按时付费模式,价格并不便宜。

  该模式进入国内后吸引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对该品牌有了解、对健身有一定基础、也愿意参与有交流性的小团体、经济条件也不错的人群。选择从上海进入中国,在上海还是有一定人群的,不过在二三线城市的效果就需要打个问号了,毕竟仅在价位来说就不便宜。

  精品小团体训练模式,HIIT课,45分钟燃脂,2012年发源于澳大利亚,全球连锁已经超过1300家门店,学员佩戴心率监测器,跟随教练或者大屏幕训练。另外,F45重视社群,会在健身房以外开展F45挑战赛等活动。

  与Orangetheory Fitness一样的训练原理,但大家需要知道的是F45为何可以杀出一片天地。

  从名字上理解,F-Founctional(翻译:功能性的),45-45分钟,该品牌名也将其理论浓缩在一起,和OTF很像,最大的差别是F45并没有那么多固定器械,注重小器械与自重训练,但核心理论都相同,都是小团课高效燃脂体系。

  接下来说说F45与OTF的区别,在门店成本来说,F45因为没有过多固定器械门店较小,但在价格上相差无几,因而比较OTF在运营成本有优势。

  对比消费者评价,橙子健身评论极端,好就奉若神明,差就一无是处,F45的评论比较均衡,较积极正面。不知道是上海消费者太挑剔还是深圳消费者(F45国内深圳门店较多)太包容,又或者是OTF在国内运营出现瑕疵而F45运营更好?有到店体验的朋友可以留言分享。

  会员费每个月最低为160美金(约人民币1100元),最高可达到250美金(约人民币1700元),私教课程也是200美金起跳。这个价格几乎是北美健身房平均收费的5倍多。

  每一家门店面积在2300-3700平米之间,均由知名设计师亲自规划设计;会员们在精致的健身环境中不仅可以得到前奥运运动员的专业指导,还可以享受到SPA、美肤、美发、按摩、护理等贴心服务。

  Equinox值得所有从业者去学习了解,从业者若不对它有所了解岂不就是卖车不识兰博基尼,卖手机不认识苹果。

  Equinox这个品牌名字翻译过来就是形容白天和夜晚一样长的一天,又称二分天,传达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内涵意思就是给予人不一样的体验。

  这个品牌收费是较贵的,大约2400美元/年,对比国内高端会所价格也更高。(也是因为近两年国内行情不佳,几乎所有高端会所都下调了价格。)

  但像Equinox这样的奢华健身房在国内其实非常难生存,并不建议国内学习。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二线城市应该要有一两家高端健身房以满足对应人群的消费需求,但是人口与消费水平不高的地区并不适合高端健身房。

  美国的健身人口基数足够大、渗透率高,并且2400元与美国平均收入对比并不算高,而且Equinox健身房消费服务体验非常好,无论装修、健身服务等都远远高于国内高端会所,这就让他们可以在高消费人群中占据足够份额。

  而这种高端健身房,最多北京上海深圳这类一线城市能容纳一家就以算是不错了。

  美国曾经最大的连锁俱乐部,在美国14个州有430+俱乐部,24小时营业。

  顾名思义就是24小时都开业的健身房,国内许多地区都曾经出现过类似模式,也被行业热议过一段实际,我们觉得很有必要拿出来讲一讲。

  这个品牌在美国都为直营店,中低档健身房,每月十几美元,体验一般,特点为随时来随时练。

  国内曾经也有一些打着24小时健身的项目,不过目前线小时的健身房少之又少(北京三里屯有一家叫做必爱体的场馆做到了,也是因为其地段特殊才会有一些晚间时段锻炼用户,其他还有谁大家可以留言),即便如此会员收入也难以支撑起额外门店运营成本。

  目前国内门店的当务之急是在正确的时间让消费者进入健身房,而不是营造噱头。从营销角度来说24小时健身肯定会有消费者怼,在运营角度来说也没有必要,基本没人会在晚间时段锻炼的。

  Anytime Fitness起源于美国,24小时运营,全球近40个国家开设近5000家健身房。

  国内首家,也是AF第4000家店2014年落于上海,但已于2019年7月闭店。目前国内有12家店,分布于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厦门、东莞、大连易倍体育、广州。

  中国的加盟门店面积基本在800-1000平方米,一般不带游泳池,提供年卡、私教以及免费的公开团课。

  在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厦门、东莞、大连、广州都有门店,不过为何却在2019年退出中国市场?

  该健身房顾名思义就是随时来,与24小时健身房类似,中低端典型,价位在国内来说并不便宜,没有游泳池就是主打健身,据说因为美国总部与国内代理商出现矛盾而暂停了大陆地区的加盟业务,但还有部分门店继续营业。

  就门店体验简单来说,品牌统一性还不错,但没有更多的特点,教练服务态度不错,但环境一般。

  非常特别的规定:比如禁止批评任何人、不准发出嘶吼(用力)的声音,不欢迎你留太多汗,以及谢绝壮汉与辣妹。每个月第一个周一提供免费的披萨。

  加盟模式,没有私教人力成本低,普通设备,器械成本低。高达75%的续约率。

  Planet Fitness,翻译为星球健身,是一家在段时间内风靡整个美国的健身品牌。

  这家门店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月付费且价格低廉,但这并不是吸引消费者的唯一手段易倍体育,星球健身对于健身小白以及女性用户非常友好,小白用户不会因为不会练而被一些肌肉壮汉嘲笑,女性用户也不会担心在在健身房被其他人过分骚扰。

  因为优质的环境与服务,星球健身拥有高达75%的续费率,凭借极高的续费率与低廉的人员成本,星球健身可以一直保持着低价位运营,并吸引更多健身小白进入。

  通过低廉价格吸引用户,通过优质的服务与环境提高会员复购率,并且运营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使其可以继续保持低价位吸引客流,这就是良性循环,每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

  起源于美国,亚洲日本做得很好,社区型,大众类健身房,面积70-80平米。有2000多家店,日本定位中老年女性。

  从品牌名字可以很好理解,curves是曲线的意思,这家健身房也就是针对女性的健身房,主要为30分钟女子循环训练,不提供洗澡。

  而目前台湾省有100多家Curves,台湾代理商是从日本代理,在与他们的老板交流中发现一个问题,现阶段他们门店用户平均年龄为40岁,但10年前用户平均是28岁,也就是说这10年来几乎没有新用户吸纳进入,开始呈现出品牌老化的迹象。

  从目前上海门店全面关停已证实该模式在国内是不成立的,已有人试错中国大陆市场还是相对不足。

  Curves在日本定位就是中老年女性,国内中老年大多会选择瑜伽或去跳广场舞(无贬义,仅描述事实),缺乏消费群体。

  另外我们在德国FIBO展上看到,类似的循环训练已经采用智能设备了,而Curves的器械设备显得过时。

  成立于2006年,定位高端用户的动感单车健身俱乐部。在美国、加拿大、英国21个地区有门店。SoulCycle多地创造了快速增长的传奇,也引发了国内的跟风热潮。

  收费模式:非会员制,按课付费,可单买34美元/节,也可买套餐28美元/节。还有VIP课程价,3500美元,50堂课。

  约课模式:每周一中午12点开放预约当周课程,约完即止,只有购买3500美金套餐的用户可以享受插队服务。

  课程内容:它的课程把舞步移动和单车骑行结合在一起,训练内容比较生动有趣。

  教练:教练的主体通常是并无健身背景的明星和KOL,自带吸粉属性,通常会被行业诟病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SoulCycle在国外的爆火原因之一是贝克汉姆等不少明星是SoulCycle的会员。

  明星效应加上注重细节的健身课程体验,使SoulCycle在较短时间吸引了一批忠实消费者。从收费模式和营销策略来看,力图创建一个面向精英阶层的社交圈,忠实会员的形象是年轻、性感,乃至高收入,课程也被打造成更像是上流社会的社交舞会。

  在美国非常火的单车健身房,在台湾也有一款“兄弟”品牌,曾引发健身圈大讨论,很多门店希望采取动感单车按次付费模式提升现金流易倍体育。

  从好几个火爆一时的单车工作室品牌运营失败可以看出,现阶段并不适合中国市场。目前很多单车健身房已经退出市场,现存的处于黄金地段的单车场馆也在艰难维系,单车这种健身单项项目是否可以吸引到足够的客流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b-monster是夜店风的团体搏击馆——音乐、灯光、拳袋,还有加上了DJ和T台。把教练称作为performer。b-monster对运动习惯的理解,首先是运动氛围。有研究表明,在黑暗空间中运动时,紧张与焦虑感会减少,放松与共鸣感会增加,让人在运动中打开心扉易倍体育,释放压力。

  每堂课35分钟,有低阶课和中等强度课程。排课很满,一天13节,借鉴日本人的习惯,上班之前7点钟也有人上课。

  b-monster是日本的健身项目,总结起来就是“夜店拳馆”,场馆会员大多数为女性,也有男性加入,在台湾地区也颇为流行。

  但中国大陆类似场馆则呈现出不同现象,大多数刚开业需要大量宣传费用,并且新鲜感会热闹一阵子,但伴随新鲜感消失客流量也逐步下滑。

  Peloton以高端固定自行车(发售价近2,000美元)和流媒体服务(通过流媒体向用户输送健身课程,收取课程费或年费)著称。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报告说,它拥有140万会员易倍体育,在2019财年会员锻炼次数达5800万次。

  疫情让居家健身再次进入大众视野,那么是不是健身器械厂商也可以拓展销量呢?

  首先先来说说模式,Peloton简单来说就是“单车+屏幕+系统交互”模式,授课68美元+单车近2000美元,价格不菲,在美国比较受欢迎。

  国内也有一些品牌也在模仿peloton,但对于国内来说是消费倒错,要知道肯花1万元买跑步机的人极少,愿意花钱的则更愿意去锻炼氛围比较好的地方,而非居家健身。

  而且根据调查,目前淘宝上,还有一些与单车生产商交流,发现销量最好的价位在1500左右。

  就是说如果国内很多公司想模仿该模式创业,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与健身观念来看,是有一定难度的。

  美国公司,2019年被谷歌收购。可穿戴设备,可以理解成计步器起家。区别于传统计步器,Fitbit可检测更多,坐、走、跑,像苹果重新定义手机一样重新定义了手环。

  此公司的失败在于,在联通设备的范围和设计美学,还有在价格上被苹果全面碾压,让Fitbit几乎难以与其竞争。

  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手环其实测心率并不准,绑定的贴身胸环测定是最准确的设备,其次臂环,手环主要是靠算法计算皮肤温度推导出心率。

  并且在国内,小米手环、花费手环等低价产品竞争力强,很难打出天下,在美国也逐渐被功能性更强的智能手表取代。

  现在新鲜感已过,功能性有限,已几乎没人随身懈怠了,也就适合配健身房还有使用空间。

  简介:是日本任天堂公司开发的Switch主机上的健身游戏。玩家需穿戴好外设配件,才能在游戏中进行交互。2019年10月18日发售。

  这款游戏比较适合作为健身房/工作室的娱乐项目,用于会员引流体验,可以给场馆做一个加分项。

  大家也不用担心这会取代人们到健身房健身,因为一款游戏没人愿意一遍一遍的玩,例如“战神”这类RPG游戏即使很有意思但是也没人愿意一次一次重复的打。在家健身也缺少足够氛围。

  国外的健身新模式,除去24 Hour Fitness、Anytime Fitness、Planet Fitness这类主抓大众的健身房外,主要做的是细分领域,国外能做细分领域,是因为国外健身人口基数足够多,可以做到细分也有足够的市场。国内没有足够的健身人口基数,国内大部分人停留在饭后散步就是健身得基础思维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到健身房坚持锻炼的习惯。

  所以我们认为,短期内健身房还是围绕大众健身房展开的,国内80%没有健身习惯,最多是饭后散步,领域还没到细分阶段。只有当认知水平、健身人口基数、消费水平同时到达一定高度才有可能实现领域细分。

  所以大家面对新物种,不用过分惊慌,做好自己的场馆就可以,也不要盲目跟风照搬照抄,而是将有用的项目,化作自己场馆的一部分,帮助自身场馆增加收入,没有的不用搭理,这才是面对新物种应有的态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